从盾构到生物制造,杨华勇在跨界中不断挑战最前沿

从盾构到生物制造,杨华勇在跨界中不断挑战最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华勇在30多年科研生涯中不断跨界,从机械电子元件到生物制造,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从一个尖端走向另外一个尖端中,不断挑战最前沿!

说起盾构,我们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华勇。1982年,杨华勇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时,学的是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在浙大任教期间,他带领的产学研团队经过12年努力,实现了盾构部件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2012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说:“看到自己研究的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了工厂、走向了工地、走向了人民生活。这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情。”

 

从盾构到生物制造,杨华勇在跨界中不断挑战最前沿

 

来到浙江大学29年,杨华勇一直在寻找与浙江发展相契合的新技术,最终选定生物器官3D打印这项前沿科技。为了这次跨界,他还利用浙大的科研综合优势,开展医工信交叉研究。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洪昊岑说:“他在方向的把控,包括对整个科研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方向点的控制非常精确,他知道我们在某个时间段能够达到怎样的成果。”

 

 

从驾轻就熟的机械电子控制工程,到全新的生物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等领域,“跨界”后的杨华勇更加忙碌,每天除了在实验室攻克难关、给学生们上课外,还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和产业对接等多种活动。杨华勇说,面对新兴前沿领域,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成果可以借鉴,有的只是远景目标和眼前的一个个难题,这些都需要他和他的团队一起去努力跨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说:“我们研究的东西除了前端以外,水平要高,要对接国外同行最前沿,另一方面要关注中国人的需求,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未来应该值得期待,和大家一起继续努力。”

 

杨华勇,男,1961年1月出生,重庆人。1991年12月副教授,1996年12月教授。2008年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电液控制基础理论、基础元件和系统、以及盾构和电梯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的系列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电液元件和系统的创新研究、机电装备的电液智能与节能控制等。

>>>更多详情>>>

本文来自新蓝网,本文观点不代表iHydrostatics静液压立场。

(1)
上一篇 2018年10月1日 15:17
下一篇 2018年10月7日 17: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客服

微信专属客服 · 静静

一对一为您答疑解惑

qrcode (1)

立即扫码联系我吧

邮件咨询

邮件咨询

业务合作、咨询服务、建议投稿

admin@ihydrostatics.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