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 三一重工与发展东风 三一重工的前身是涟源材料厂,彼时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仍在改革的发轫时期,新中国的复兴速度飞快,三一重工的创始人梁稳根也正是在1986年,跟随发展的浪潮,在湖南娄底创办了涟源材料厂,主要做焊接。趁着发展的东风,梁稳根在1993年,将企业正式更名成为”三一集团”。 随着市场的拓展,三一重工也在不断地完善自身,在完成了基础产品攻关后,梁稳根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紧接着,他将目光模式和企业运作方式等等,三一重工再次实现了突破,产值超过了亿元大关。梁稳根还将眼光放到了国际市场,积极地学习外企的管理。 自成立以来的十年中,三一重工凭借着第一代挖掘机产品SY200跃居工程机械行业前列。不仅如此,三一重工在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中,扮演了”破冰”的重要角色,打响了中国股改成功的第一枪。 股权改制后的三一加速了内部资源的整合,为了符合全体股东的根本利益,三一高层承诺将会把集团最优质的项目专注研究,专精工程机械主业,并在5年内不涉足其他产业,专心攻克工程机械难关,为上市做好准备。 这个决定为三一重工的腾飞做足了铺垫,其收益在这五年内突破了百亿大关,净利润增长到了14.74亿元,从湖南娄底发家的焊接材料厂,成长到行业大哥知名企业,三一重工仍然在一路向前,不断拓宽自己的版图。 美国、巴西、印度……全球各地,都能见到三一重工的影子,三一重工也一如其名,以近3000亿元的市值,稳坐工程机械第一股。 一般而言,ROE作为衡量股东权益收益水平的指标,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投资带来的净收益的能力,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与徐工机械的ROE对比下,不难看出,三一重工的ROE要明显高于行业内其他企业。目前来看,ROE值离上轮的高点还有一定距离,这意味着工程机械业上升空间毅然十分巨大。 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晴雨表”,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各行各业都一片低迷,而三一重工的核心挖掘机产业很快就得到了恢复,整体水平维持了2015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市场占有率高达25.3%,并且其领先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外部的风云环境不断变换,三一重工的内部也大有改变。在高水平、灵活度极高的管理下,三一重工在面对行业风雨中转危为安。通过裁员措施,节约开支的数字智能化管理转型,三一集团从7万人的规模锐减为不到3万人,虽然如此,业绩却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创造了新高。
与三一重工这个个人企业做大做强的老大哥相比,中联重科的发展可以用中规中矩来形容,发展过程中,中联重科积极地与建设部对接,长沙机械研究院与中联重科合作运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走上了根正苗红的发展道路,并购南机床厂,划归湖南省属地化管理……
在三一重工专心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专精研究时,中联重科公司下设混凝土机械、专用车辆、起重机械、营销四个分公司,区域广泛。多区域共同致力,由其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最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还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世界水平臂上回转的塔式起重机也顺利问世,创造多个行业第一。
由于和当地政府合作,中联重科成为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的发源企业之一,随着稳扎稳打的发展脚步,中联重科连续并购了陕西黄河工程机械集团、湖南车桥厂等企业,连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也成功被中联重科收入囊中,此案例还被成功收入哈佛案例库。
截止2021年1月13日,中联重科涨幅不断,公司总值达到1015亿元,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成为新晋豪强,第四家千亿湘股因此诞生。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逻辑在于,企业在智能数字化的过程中把握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产生投资机会。
自2017年至今,中联重科行业逆转从前负增长的态势,呈现10~20%的增长,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各项费用通过智能化管理后显著下降,毛利率明显提升。在这四个方面的喜人增长下,中联重科的估值中枢上移,业绩也不断增长。
中联重科的市场占有率从之前的25%,上升到现在的30%,增值十分明显。从各项目来看,其挖掘机市场份额也在三一重工的强压下不断增长,今年有望突破10%。其余的例如履带起重机、农机机械总体而言都在行业内保持着数一数二的市场份额。
坏。
担大任,举行业大旗
虽然目前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气势汹汹,发展势头正劲,但世界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中国机械企业仍然非徐工机械莫属。自从成立以来,徐工机械拥有的有效专利超过两千项,授权发明专利164项,其中的三分之二产品都是国产首台套产品。
同样,徐工机械的眼光也放在了全球,全球共有280多个海外代理商,不仅覆盖率高,营销服务也面面俱到,在三一重工还在物色落脚点时,徐工机械早在2012年实现了出口突破13亿美元,始终位于行业首位,而汽车起重机与大吨位压路机等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傲视群雄。
目前,徐工机械正在进行为期三年的混改期间,因此徐工机械目前的业绩并不亮眼。相比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正增长业绩,徐工机械的50%负增长业绩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但在混改中甩掉包袱,吸引新股东入场,再通过强劲的资产实力以及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成本降低双管齐下,提升股价,完成历史使命。
三足鼎立,国产之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工程机械杂志社):三巨头:三一业绩新高,中联份额提升,徐工傲视群雄
本文来自工程机械杂志社,本文观点不代表iHydrostatics静液压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