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内容
1.中国液压产业现状
2. 导致中国液压产业落后的原因
3. 现代设备对液压元件的要求
4. 市场对液压元件的要求
5. 笔者感想
——张海平
01
1. 中国液压产业现状
液压技术
是衡量机械制造业水平的
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
工业强国,必定是液压强国
中国是需求大国,
对液压产品的需求占全世界近1/3

中国还不是液压制造强国
现在市场出售的国产液压元件,基本上在国际市场上三十年前就能买到。
中国需要的液压元件目前还有约1/5要进口

2017年进口约22.57亿美元,同比增加35.9%
中国还不是液压制造强国
高端液压市场,比如重型机械设备、冶金、石油、电力、海洋工程等领域,都是国外产品占主导地位。
尤其是工程机械领域,20吨以上挖掘机所用的液压件,截止2018年底,90%以上都来自国外,或外资在中国制造。
02
2. 导致中国液压产业落后的原因
1)以前的发展,重主机,轻配件
2)起步晚
两百年前,在蒸汽机能够实用后,在英国法国就开始建设为驱动液压机械提供能量的高压水网
➡️ 近代液压
在1905年发现,矿物油更适宜作为压力介质
➡️ 现代液压
在1940年,工作压力为35MPa的液压泵已系列生产
国内液压产品最早是仿苏的,也曾搞过联合设计
1965年,引进了日本油研公司的中压液压元件的制造技术和工艺设备,提升了一个档次
➡️榆次液压=中国液压技术的摇篮
1981年,从德国力士乐公司购买了高压系列的泵、马达和阀的全套图纸和工艺,并有技术人员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去学习,在国内一些厂生产,以北京华德、贵州力源、上海立新等企业为代表。
之后,大量其它企业才从仿造开始,蹒跚起步。
3)体制原因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液压元件制造厂的体制、管理都不适应液压元件的研发制造改进。
4)技术是技术的组合
液压产业的发展,还依赖其它产业的支持,如材料、铸造、热处理、精密加工、化工、电子元器件、测量仪器等等
这些方面,国内也都不强
5)配套产业链不完备
国际上任何一个液压元件生产企业,都需要有完整的供应链;
高端的液压元件离不开关键的零部件:密封件、电磁铁、传感器甚至弹簧、阀芯材料等等都是制约液压泵、阀品质的关键要素。
只有优秀材料供应商和零件供应商才能成就一流的液压泵、阀制造企业。
6)知识结构的组合
目前,液压密封件、液压油、电比例阀等,相比较更弱,因为这些建立在化工、电磁专业与液压结合基础上。
而国内搞液压元器件制造的几乎都是学机械制造出身,大多不熟悉化工、电磁等专业
7)理念
产品性能的差别,本质上是人的差别,理念的差别:
测绘仿造,可以是起点,但绝不应是终点!
产品需要改进,创新不能停止!
产品试验与测试应当受到足够重视;
测试是液压技术的灵魂!
8)教育体制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高人说,液压技术会被电取代,在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专业设置目录中“流体动力(液压)”被删去
在许多大学,液压专业被撤销了,从那时至今,中国液压产业产值翻了20倍以上
企业痛感专业人才奇缺,尽管一些尚存的液压专业成倍扩大招生,毕业生仍是供不应求
9)一些大学的液压教育脱离实际
重论文,不重视研究实际状况,很多教材仍止步于一些十分古老的内容
如果教师编书只会抄,就难怪学生只会仿造了
重公式推导计算,轻实际测量分析
液压教学实验台还没有使用记录性测试仪
学生不会分析预估测试曲线
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03
3.现代设备对液压元件的要求
1)控制调节特性优良
特别是对阀,精细调节:
较高的稳定性
较小的滞回——摩擦力小
较好的重复性
较好的动态特性
2)耐压
现代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大多较高,常有瞬间特别高的压力尖峰,要求液压元件能抗得住。
特别是泵,因为泵一般是整个系统中承受压力最高,工作时间最长的元件。
3)在高压、压力剧变下能持久工作
影响工作持久性的因素:
*润滑状况
*原材料的材质
*不均匀度、杂质、气体含量➡️应力集中


*表面粗糙度
尺寸相同,粗糙度高,尖峰容易被磨掉➡️间隙变大

影响工作持久性的因素:
*润滑状况
*原材料的材质
*不均匀度、杂质、气体含量
*表面粗糙度
*热处理状况
硬度-抗污染能力

关于工作持久的一些数据
例 |
先进水平 |
中国行业标准 |
单向阀 |
2000万次 (工程塑料) |
15~25万次 |
溢流阀 |
1000~2000万次 |
25~80万次 |
电磁阀 |
100万次132%pmax |
500~1000万次 |
流量阀 |
1000万次115%pmax |
无 |
柱塞 泵 |
8000h(挖掘机) |
2400h(满载) |
(4)制造质量稳定
机械制造总有偏差,但希望批量制造的产品,所有都能接近目标。这对大批量生产的主机厂,如汽车、挖掘机、装载机等,特别重要。
国际知名企业在ISO 9000的基础上增加了汽配行业的特殊要求(IATA(ISO/TS) 16949),这要求企业执行五大核心工具:
a)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APQP;
b)生产件批准程序 PPAP;
c)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FMEA ;
d)测量系统分析 MSA;
e)统计制程管理 SPC;
(5)可靠
可靠 = 设计性能满足要求 + 制造质量稳定
1)单个产品的性能能满足要求,
不仅在刚开始用时,而且在长期工作后;
2)性能不满足要求的产品极少极少。
如果液压元件不可靠:
有些,有时,会泄漏、磨损、破裂、折断,智能化帮不了多少忙。
因为,
*系统故障率大体是所有元件故障率之叠加
*而一个元件失效,常可能影响 整台设备
*更换失效的元件 = 购买替换件 + 修理费
+ 整台设备暂停工作
因此,在很多场合,用户宁可支付较高的费用,购买较可靠的元件
可靠性指标
ISO13849:“平均无危险失效前时间MTTFd”
对出厂产品抽样,模仿实际工况,持久试验
一年后, 如果
危险失效概率<3.3% MTTFd>30年 (60%)<0.6% MTTFd>150年
世界先进水平
GB/T 35023-2018《液压元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在置信度C下,最小寿命至少可达到t小时
小结
控制调节特性优良
耐压
工作持久
制造质量稳定
可靠
这些要求是
衡量液压元件的标准水平
划分液压元件的档次
04
4. 市场对液压元件的要求
任何产品离开了市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前市场(或称为配套市场)
为主机生产厂提供元件,常称“做OEM”。一般
– 每批的订货量较大
– 要求制造质量稳定
– 要求工作持久(保质期至少一年)
– 付款条件的要求也比较强势
2)后市场
为设备提供替备件
– 对性能一致性要求可能低些
– 使用寿命(保质期三个月以上)要求可能低些
– 但往往批量小,零散销售
– 价廉的要求较强烈,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
因此,一个液压企业产品销往何处,也基本反映了他的产品的档次和水平。
05
笔者感想
感想1:没有不可改进的!
齿轮泵,过滤器,柱塞泵(摆角大小),油箱,排风扇,SUN二通阀,…
助动车电机:铜铝
“十年不改进,落后二十年!”
感想二:关于创新
在我们学科大量是集成化的创新应用,
根据应用的需要和需求,
把已有的技术,最适合的技术集成起来,
组成一个新的技术,这也是创新,
而且是非常有作为的创新。
-路甬祥
感想三:创新是手段
是很重要的手段,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企业活动的目的:
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产品
为员工提供工作收入
为投资方提供回报
感想四:用测试来证明!
1

感想五:不要迷信标准!
因为
1)标准是人制定的,完全可能有错
例如,“液压图形符号”国际标准ISO1219,其1991版和2006版都有错。
德国:
一成不变地转为德国工业标准DIN,然后加脚注指正。
中国:
把错误改掉作为国家标准(GB-T786.1),然后在前言中加以说明,做了哪些改动。
2)固守标准很可能会阻碍技术的发展。
3)德国“标准不等于法令,可以不执行。”中国“区别强制标准与推荐标准。”
4)可以参考已有的,拟定自己的测试方法。因为测试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执行某个标准,而是为了研发出更好的产品。
5)进行比较性试验。
感想六:如何逼近、赶上、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听雅各布教授谈柱塞泵
1989-1993:IFAS攻博
1993-1996:IFAS主任工程师
1996-1997:大型压机厂生产领导人
1997-2008:力士乐
固定液压应用中心领导人
泵厂轴向柱塞泵研发主任、技术总监
集团泵、马达、减速机研发负责人
集团液压业务领导成员
2008-至今:亚琛工大机械零件与制造研究所IME所长

泵工作时,摩擦副上所受的力与相对速度,远大于液压阀阀体与阀芯。
如何保持摩擦副间的润滑膜,是决定泵寿命的关键因素。
影响润滑膜的因素:
– 摩擦副上所受的力;
– 摩擦副的相对速度;
– 液压介质的粘度;
– 液压介质的污染状况;
– 间隙形状,而这又和材料的表面硬度、基体刚度、热处理、受压后的变形等等有关。

对现代一流的泵来说,要达到高压、高速、耐冲击、长寿命,依赖于
特制的材料、
精细的加工、
精细的热处理、
最后“临门一脚”的精细处理。
很多这些真正的know-how,仅在一些操作者的脑子里,没有,或不可能在图纸和工艺卡中表达出来。
某些中国工厂花巨资买了力士乐的全套图纸和工艺,做出的泵寿命仅是力士乐的1/3。
2)我们可以怎么去做?
1)仿造?
2)挖人?
3)买图纸工艺?
4)聘请顾问团队?
5)合资建厂?
6)在技术先进国家建厂?
7)买技术先进厂?
8)请IFAS(亚琛工大流体技术研究所)帮助改进?
9)自己试验改进!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找出合适的发展路径!
原创文章,作者:张海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hydrostatics.com
评论列表(1条)
我们公司也一样机械维修的一百多人能处理液压故障的也就五六个公司都不太侧重液压维修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