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作为一门传统技术,至少可以说不是什么新兴技术。而国内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一路攻城拔寨,国外原有的优势产品,正被逐一取代。以中国现有之实力全面超越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老外也深知这一点。不过人家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既然单个产品容易被各个击破何不将优势产品联合起来集中优兵力,形成合力。于是乎力士乐有了现在的互联液压。并可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这就相当于自己形成了一个小生态系统,再想仿制单一元件可能就很难融入这一小生态了,因为在这个小生态里,有些设定是可以完全由企业说了算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小生态它也并非一定是完全排外的,它是可以根据事态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可以肯定的是它可以限制你拷贝,可以好比你电脑里装软件一样发给你序列号激活;也可以像打印机墨盒那样需要正品验证。
图片来自网络
无独有偶,早在2000年左右甚至可能更早的时候,EATON液压就启动了一个名为“Saturn”的研发项目,旨在开发新一代的比例阀。也就是约在10/12年的样子已经推出的新一代比例阀Axispro,结合其它元件配合其控制器产品以及自有的应用软件和产品配置软件可以自成体系,是不是和力士乐的互联液压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是液压圈内大事,只有这么两家岂不是太冷清。别着急,相信有点实力的都会来抢一杯羹,遗憾的是尚不见国内大佬身影。
我常在想既然液压最大的市场在中国这,应用的第一手资料也大部在我,国货该没理由发展不好才是。我听说过有国外工程师因为没有条件居然从来没有见过注塑机而所有信息只是靠间接获得。而我们多好的条件有的是机会泡在现场两手油。如果你略作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液压大鳄们的产品都是采用数字放大器并带总线通信。且一般都会提供多种总线可选,颇有默契的是CAN总线则一般作为基础都在提供之列。既然是生态系统当然不只是通信这么简单。做过的都知道这些产品要互联互通并运行于同一软件平台,对产品的软硬件接口及针脚定义都是有一定标准的;软件方面甚至对于参数的命名等也都是有要求的。为今后的抱团取暖埋下伏笔?毕竟独立生态可能也并非他们本意所在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符合各方利益的大生态。而可能只需要控制好各自的生态服务器或控制/软件平台就能维护好自有利益。伊顿有F(x)力士乐有BODAS派克的IQAN以及丹佛斯的PLUS1 应都属此列。
时至今日,大鳄们为此筹谋努力了该有10年以上了。正当技术优势刚要显现的时候,中国却横空出世了个5G通讯,虽然5G并非针对液压行业,然而其必然会动摇原先基于CAN 和以太网的工业地位,且难保不会演变出个工业版5G.我想这也许就是美国对5G如此紧张的原因之一吧,以前的优势和基础已然建立都是你们跟在我后面,按我定义的来。你想啊谁定义当然更符合/适合谁的情况多一点,就有先发优势。因而生态之争其本质在于话语权和标准/基础之争
不过呢像CAN/CANOPEN/J1939以及其他工业总线和通讯方式等都经历过这么久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日臻完善,根深地固。5G的影响和成长还只是在路上而且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液压领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5G等通信未来会不会演变成新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也未尝可知。不过,液压作为重要的主体基础技术之一终将得益于其发展并获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未来这个行业一定会很热闹! 斗将促技术进步;和则双利共赢。
伊顿的Axispro从立项到推出历经十余年,真的做到了十年磨一剑,然而相信其也可以保持优势地位10年不衰,从中对我们产品开发的启示也可见一斑。
号角已响,作为普通业者我们该准备些啥呢?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Powering Your Success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阀控系统):液压圈的生态之争
本文来自阀控系统,本文观点不代表iHydrostatics静液压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