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iHydrostatics」,发现不一样的静液压世界
栏目说明
#i资讯#栏目精选静液压传动领域行业资讯,为你传递最有价值的前沿动态。iHydrostatics致力于为你构建最具价值的静液压传动领域内行业资讯平台!
资讯
2天的时间可以干嘛?你可以窝在家里看1季美剧,你也可以…
第九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9th FPTC16)于11-17/18两天在杭州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主办,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这2天中各路大咖云集,交流分享在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几个关键词,快速了解盛会几何。i小编也有幸亲临现场,聆听行业前辈们科研成果的分享,收益颇丰,这不就迫不及待的要和大家分享来着。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流体传动与控制。主题是一个会议的灵魂,体现出这个会议的关注焦点。“面向未来”这个主题特色也无不贯穿于9th FPTC的主题报告和分场报告中。
来自12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会主题报告内容涉及了液力传动、气动技术、新型液压元件、混合动力、故障诊断与可靠性等各流体传动控制细分领域。85场分会场报告涵盖了从元件到系统、从油压到水压、从液动到气动、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等多维度研究领域。
分场
报告
可靠性与故障诊断
液压阀
液压系统
系统仿真
气动控制
机电元件与控制
水液压
液压泵
绿色节能
流体基础
在这97场的学术报告中,“面向未来”的灵魂在哪里?Shhhhh…稍安勿躁,静下脚步,follow小编,一起去抓这个“面向未来”的精灵!
只可惜i小编分身乏术,无法将每场报告的精彩带给大家。不过iHydrostatics在于专注于静液压领域,所以i小编将就结合iH的特色,为大家带来i视角看大会。
—— i小编
浙江大学王庆丰教授分享了题为“油电混合动力挖掘机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大会主题报告。
节能减排一直是驱动液压领域技术创新的源动力,当前市场上各种控制方式无不在围绕这一主题来做各种尝试,混合动力技术便是这众多尝试中的一种路径,也是当下工程机械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王庆丰教授提出了采用发动机和电机复合驱动的方式来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并可进行能量回收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已经在一20吨位挖掘机样机上进行了试验。
浙江工业大学的阮健教授做了主题为“二维(2D)液压元件的研究历程、应用及前景展望”的大会报告。2D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阮健教授于2002年1-7月在加拿大萨省大学机械系做访问教授时期了,正是在那段时间,阮教授提出了应用阀芯的双自由度设计导控阀的思想(所设计的阀称为2D阀)。
i小编第一次听到2D阀概念还是在iH的QQ交流群中,此次能听到本尊亲自讲解甚是有幸。原来不仅可以利用轴向的滑动,还可以利用径向的转动。
报告分享了近二十年来二维液压元件(二维伺服阀、二维比例阀、二维压力阀、二维电磁换向阀以及二维活塞泵)的原理结构和产业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的刘成良教授以便携心脏监护“心狗”为引子,推及到工程机械的“心狗”,让i小编差点以为走错场子了。主题为“工程机械健康监控与智能维护”的报告,刘教授重点分享了他如何利用互联网来达到远程设备健康监控与维护的目的。
21世纪是全球互联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传递与收集变得异常便捷。基于互联网的云数据、云计算为实现工程机械的在线故障监测与诊断提供了实现的技术基础。这让i小编不禁想到了当前一些公司推出的云机械、Telematics等产品,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100年都静如止水的液压遇到日新月异的云时代,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数字液压,相信对于iH的小伙伴应该不陌生了。C.Livee栏目就这个话题还专门组织过一期节目。[关联阅读:【i前沿】Q14:概念数字液压的世界丨#DFP16# ;【第1期 C.Livee】 数字液压之辩] 数字液压近年来在国内国际上也渐趋成为热点。本次会议上浙江大学钟麒博士的“高速开关阀控制策略研究”一文对数字液压中的典型元件高速开关阀进行了深入研究。
大流量和高频响是高速开关阀一直探索的两大重要目标,然而这两大指标之间却是最大的内在矛盾。
本文分析了在不改变高速开关阀流量特性的情况下,三种不同的电压控制策略对动态特性的影响。仿真验证了三电压驱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上海豪高机电科技的许仰曾教授分享了主题为“液压工业4.0与智能元件”的大会报告。iHydrostatics先前也对许教授的此篇文章进行过分享。[关联阅读:【i前沿】Q11:“工业 4.0”下的“液压 4.0”智能技术与元件产品(上) ; 【i前沿】Q12:“工业 4.0”下的“液压 4.0”智能技术与元件产品(下)]
工业4.0的概念现在可谓炙手可热。液压如何在这4.0版的浪潮中傲立潮头?许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液压4.0的典型特征——智能液压时代,并剖析了液压智能元件的原理、结构和功能。
燕山大学高殿荣教授分享了他在仿生配流摩擦副结构研究上的新进展。高教授从部分动植物的表皮功能谈起,将这些生物优良的脱附、减阻和耐磨的表皮结构引入到配流副中,期望达到减阻耐磨的配流副特性。
报告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仿生表面的承载特性:柱形坑、锥形坑和半球形坑。基于流场仿真结果揭示出半球形结构具有最高的表面承载能力。
高教授的研究也让i小编回忆起先前和小伙伴分享过的波浪形配流盘和鼓形柱塞结构对相应摩擦副承载特性的研究。[关联阅读:N11:Maha Fluid Power (Part 2) – Piston Micro-Surface Profile]或许我们苦苦寻觅的解决方案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大自然中,期待来年高教授更多精彩分享!
液压日薄西山了吗?如果Josh给你的7个理由还不够,那么#9th FPTC16#所展现出的“面向未来”,你还要犹豫吗?
[1] 第九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程序册
[2] 油电混合动力挖掘机的关键技术研究 9th FPTC大会报告. 王庆丰. 浙江大学
[3] 工程机械健康监控与智能维护 9th FPTC大会报告. 刘成良. 上海交通大学
[4] 二维(2D)液压元件的研究历程、应用及前景展望 9th FPTC大会报告. 阮健. 浙江工业大学
[5] 高速开关阀控制策略研究 9th FPTC大会报告. 张斌, 钟麒, 杨华勇. 浙江大学
[6] 液压4.0及智能元件发展的探索 9th FPTC大会报告. 许仰曾. 上海豪高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7] 天然海水润滑条件下仿生非光滑表面摩擦副的润滑减磨机理及试验研究 9th FPTC大会报告. 高殿荣. 燕山大学
关于iHydrostatics
iHydrostatics, Pulse You with World

↓↓↓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iH · QQ技术交流群
原创文章,作者:iHydrostatics静液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hydrostatic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