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马明东老师读张海平教授文章观后感的文章,两位业内专家根据相同的测试结果,对A泵和B泵的测试结果,经分析后,给出的结论截然相反。在说明两位老师的结论之前
先来了解一下测试的目的和测试的条件。下面蓝字部分为张海平教授的原文
“实例2,B 泵取代A 泵
两个恒压泵,并联在一起通过换向阀为液压缸供油(图3)。B 厂制造的泵已经安装使用几个月了,但用户还是担心B 泵可能由于响应慢而影响使用。
图3 恒压泵并联回路
笔者在原压力表处安上压力传感器,请用户分别启动各泵,记录下切换到工作位,液压缸移动过程压力的变化,把这两个过程用数据处理软件拼到一张图上(图4)。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切换到工作位时,B 泵变量机构的响应快于A 泵,因此压力下降较少,能够维持较A 泵高的压力。证明了在这个场合,用户的担心是多余的。
图4测试曲线图
图4 测试结果对比在这个应用场合,压力持续在变化。虽然在16s 至21s 期间,变化不很快,使用压力表观察,也许还能勉强获得一些感觉,但在11s 至12.5s 期间,用压力表就不可能抓到压力的变化(原文完)”
先看看两位专家的观点
张海平教授认为:在切换到工作位时,B 泵变量机构的响应快于A 泵,因此压力下降较少,能够维持较A 泵高的压力。
马明东老师认为:图4上第11s时是两台泵变量伺服阀同时得到变量反馈指令,斜盘从最小角度摆到最大角度(流量增加、压力减少),A泵只能了0.5s完成。B泵用了1s多点时间才完成,这说明国产泵的变量特性没有A泵灵敏。
两位液压专家竟然对同一个测试结果给不不同的结论,这个问题应该是比较有意思的,也谈谈我自己的理解。
1)关于测试的压力曲线
从第10秒到泵11秒两个恒压泵是在设定压力下工作的,说明两个泵的设定压力不相同,B泵的设定压力要高于A泵,
从张教授的原文得知,两个泵是并联在一起通过换向阀为液压缸供油,而测试时用户分别启动各泵,记录下切换到工作位,液压缸移动过程压力的变化。由此推断,两个单独工作时都是在流量饱和状态下工作的,即任何一个泵或A泵或B泵都无法单独满足系统的流量需求,因此两个泵单独工作时,都工作在最大排量工况下。
A泵在0.5S内达到最大排量,B则用时1秒达到最大排量,本人也认为A泵没有B泵变量响应快。
从第12秒起,A泵运行时的测试压力明显比B泵运行时要高许多,个人认为是B泵的最大流量比A泵最大流量大,当较大的流量通过相同的节流口时,液阻也相应较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相同的回路中B泵运行时压力为什么比A泵运行时压力高,如果外载荷相同,那么高出的压力即是因流量过大产生的节流压力损失,或者在测试时液压缸的外负载不同导致的,压力取决于负载的基本原则不会变。
2)B泵能不能代替A泵?
虽然本人也认为A泵变量调节相应速度更快,但从测试的压力曲线上来看,整个过程中B泵运行时的压力一直高于A泵运行时的压力,因此即使B泵调节到最大排量用时较长,如果将A泵作为标准的话,就反应速度来讲,B泵依然可以取代A泵。可能在能效上会有所损失。
3)两泵响应速度的比较是否合理
如果真实存在B泵流量比A泵大,那么响应特性的比较就意义不大了,毕竟泵的响应特性最大排量的设定有关,对于同一恒压变量柱塞泵,如果最大排量设定的比较大,响应时间就会比最大排量设定较小值的情况下较长一些。
上述仅为个人理解,如有偏差希望液压同仁指正,相互学习!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机械液压论坛)也谈谈张海平教授关于两个恒压变量柱塞泵响应性能的评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iHydrostatics静液压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hydrostatics.com
评论列表(1条)
请问液压阀的换向时间是多少?两次测试液压阀的换向时间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