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从柱塞泵被发明之日起到现在的百年时间里,提升泵的效率自始至终是液界工程师不断突破的目标。各种各样的创新结构不断涌现,让柱塞式液压泵的效率远远优于其他类型的液压泵,从而使得柱塞泵也成为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元件。看似效率水平已经达到天花板的柱塞泵,有无可能再次刷新自我?来自INNAS的“Shuttle”技术,看如何突破天花板…

01
引言

对于柱塞泵来说,”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是评价柱塞泵性能的重要参数。研究机构的大量工作也是在围绕”效率”做文章,如何提升“效率”成为界的共识和不断追求的目标。既然要提升,就要清楚明白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效率。由摩擦带来的机械效率损失和泄漏带来的容积效率损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两种模式。除此之外,INNAS的Robin Mommers为大家揭示了另外一种效率损失模式——”commutation loss” ,即换向损失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这里所说的“commutation loss” ,即柱塞腔在经历高低压过渡区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率损失。业内时常提到的”流量倒灌”,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因此,有了高低压切换区间的过渡槽或孔等结构,来改善过渡过程带来的效率损失。然而这种过渡槽的设计只能是在某一种工况下设计的最佳结构,难以满足液压泵在多种工况下达到最佳性能。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针对当前柱塞泵设计结构的“固有”缺陷,INNAS公司提出了一种创新结构——“Shuttle”技术。所谓的“Shuttle”技术,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梭阀结构。那么INNAS是如何做到在柱塞泵的紧凑结构中引入梭阀结构呢?这种梭阀结构又是如何解决了当前的结构缺陷呢?

02
先谈谈“Commutation”

在开聊“Shuttle”技术之前,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一下“commutation”是什么。这段来自Robin Mommers的视频,为大家详细解读了什么是”commutation“,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带来了效率的损失。

视频时长:11min25s

视频中,对比了理想的高低压切换过程和当前典型的过渡槽结构的切换过程,同时指出了对于变量泵,当前过渡槽结构的设计所带来的固有问题。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以大家熟悉的单向阀结构模拟理想高低压切换过程。在这个理想过程中,高低压通道的单向阀可以自动跟随柱塞的位置,在正确的时间点打开通道,完成柱塞腔和高低压区的连通,并且无容积效率的损失。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单向阀结构无法高频响应高转速的工况需求,所以实际应用的结构采用了带过渡槽的配流盘结构形式。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然而对于带过渡槽结构的换向结构,本身由于过渡槽的节流作用,又引入了节流功率损失。其效率的损失也受到排量、转速以及压力等工作参数的影响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为此,我们需要一种结构,这种结构能避免不同工作参数对其工作效率的影响,能自适应适配各种不同的工况要求。“Shuttle”技术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03
再聊聊“Shuttle”

准确定位问题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明确,当前的“commutation”结构,还是留存了很多”妥协“。针对这些“妥协”,近几十年里,液界工程师们也提出过各种改善方案,静液压在以往的专题中也对此进行了总结如下,这里不再赘述:

N14:Pump Noise (Part 2) – How to Reduce

N15:Pump Noise (Part 3) – Product with PCFV

N16:Pump Noise (Part 4) – How PCFV Works

N17:Pump Noise (Plus) – PCV of A10VSO/32

【i专栏】N41:柱塞泵中的各种角之“压力角”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种新方案是来自于INNAS提出的“Shuttle”技术。顾名思义,简单来说就是梭阀结构,通过此梭阀在缸体内连通各个柱塞腔,实现类似“Ideal Commutation”的目的。下图中的A~I小球以及所在的通道即构成了“Shuttle”的概念结构。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INNAS也非常巧妙的在当前传统的缸体物理结构上实现了“Shuttle”的概念,而不用对缸体或配流盘进行颠覆性设计,这也就意味着这项技术可以无缝应用到当前的容积式泵马达产品中。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INNAS的Peter Achten在下面的这段视频中,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Shuttle”技术的前因后果。通过总结当前“Commutation”结构的问题,讲解了“Shuttle”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构实现方式以及技术优势。

视频时长:11min59s

 

对于当前过渡槽结构的“Commutation”方案,主要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点:

  • 在液压泵和马达中,压力在低压和高压之间不断变化。例如,在轴向柱塞泵中,每个柱塞腔中的压力水平每转变化两次,一次在上死点,一次在下死点。如果泵有九个柱塞,转速为 3000 rpm,压力每秒变化 900 次。
  • 过渡槽是为了缓和切换过程中的压力变化,但这些槽是一个相当差的折衷方案,因为槽的尺寸不能随着运行速度和压力而改变。情况变得更糟,现在电液应用的新趋势要求泵在更宽的速度范围内运行。
  • 过渡槽就像一个节流阀,在柱塞腔和高低压区之间建立连接, 本质上是一个节流回路。压缩和膨胀非常快,压力变化率非常高,几乎就像锤击一样。这种持续的撞击,在上述示例中,每秒 900 次 @3000 rpm,不仅会导致高噪音水平,而且还是气蚀和能量损失的来源


对比传统方案,“Shuttle”式结构工作方式为:

  • 不同于传统的节流槽结构,每个柱塞腔中的油液可以通过柱塞运动本身进行压缩或膨胀。例如,如果需要在下死点压缩油液,则可以在柱塞经过下死点后立即开始压缩。在那之后,柱塞腔不再与配流盘的高低压区连通,至少只要柱塞运动需要将油液压缩到所需的下一个压力水平。采用这种设计,压力上升将比节流槽缓和得多,并且可以避免因切换引起的气蚀和能量损失。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 一旦达到柱塞腔中所需的压力水平,梭阀就会打开柱塞腔和下一个配流盘的压力区之间的连接。它们允许泵马达进行几乎理想的换向,而没有任何换向损耗。使用Shuttle结构,换向由柱塞运动控制,从而产生更柔和的压缩和膨胀。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 Shuttle是一个小圆柱体,里面有一个球。在这个圆柱体的两端都有一个开口,油可以通过该开口流入和流出。球可以在这两端之间移动。在末端位置,该球关闭,从而防止任何油液流出。Shuttle小巧轻便。尺寸的直径和长度通常为几毫米。只有在换向开始时球处于正确位置(在梭阀右侧)时,梭阀能以正确的方式工作。出于这个原因,梭阀的一侧连接到泵柱塞腔,另一侧连接到腰型区。运行时,梭阀两端会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由梭阀“感应”,并在每次上止点和下止点都将小球推到所需位置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了解了基本的工作原理,实现结构和基本特征后,我们再深入一步,看看“Shuttle”在高低压过渡区运行过程中,是如何具体工作的。
  • 首先我们看一下在下死点(BDC)过渡位置时,从低压区过渡到高压区的切换过程。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此时柱塞越过下死点位置,开始向内运动压缩油液。这个时候柱塞腔腰型槽还未与高压区接通,从而柱塞腔内的压力逐渐升高,直到达到高压区的200bar压力水平后,绿色的“Shuttle”打开,柱塞腔内的油液开始和高压区连通,完成从低压到高压的切换。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 我们再看一下在上死点(TDC)过渡位置时,从高压区过渡到低压区的切换过程。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此时柱塞越过上死点位置,开始向外运动吸入油液。这个时候柱塞腔腰型槽还未与低压区接通,从而柱塞腔内的压力逐渐降低,直到达到低压区的1bar压力水平后,绿色的“Shuttle”打开,柱塞腔内的油液开始和低压区连通,完成从高压到低压的切换。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如此往复,通过“Shuttle”结构实现了柱塞腔在高低压切换过程中的平滑过渡,避免了在连通前由于压力未达到平衡而造成的压力冲击、流量倒灌以及气蚀等问题的发生。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阶段的完整工作过程。
视频时长:2min16s
04
写在最后

在视频最后,Peter也为大家总结了“Shuttle”技术的特征和优势:

  • 同时适用于以及马达变量定量形式,在重载450bar以及高转速5000rpm场合

  • 总效率提升达3.5%,特别是机械损失降低50%以上

  • 8dB噪音水平的降低

  • 从制造角度,Shuttle技术只需要小范围设计变更无明显成本增加,但是可以带来较大的性能改善

【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INNAS一直也是i小编关注的对象,在液压传动领域,这家公司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创新先锋。从最早i小编和大家介绍过的Floating Cup,到这里的Shuttle,都是出自INNAS掌门人Peter Achten之手。不仅如此,他们还有Free Piston Engines,Hydraulic Transformer和应用于on-highway设备的HYDRID技术等。能在液压这么传统的领域内持续推出创新的技术,着实不易。

INNAS也只是无数热爱这项技术并投身其中的液压人的一个缩影。打破传统框架,突破固有边界,深度挖掘液压技术潜能,推动行业再升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参考资料:

a. INNAS网站. www.innas.com/shuttles.html

b. Peter Achten. “SHUTTLE” TECHNOLOGY FOR NOISE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HYDROSTATIC MACHINES -PART 2
c. Robin Mommers. COMMUTATION LOSS IN HYDROSTATIC PUMPS AND MOTORS.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Hydrostatics静液压):【i前沿】Q55:液压泵的又一黑科技“Shuttle” | 看INNAS如何玩转泵效率

原创文章,作者:iHydrostatics静液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hydrostatics.com

(4)
上一篇 2022年2月19日 02:59
下一篇 2022年2月20日 23: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客服

微信专属客服 · 静静

一对一为您答疑解惑

qrcode (1)

立即扫码联系我吧

邮件咨询

邮件咨询

业务合作、咨询服务、建议投稿

admin@ihydrostatics.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